演员那尔那茜塌房风波央媒接连“除名”真相早该揭露!?吃瓜神进圈你们都得塌房
就在几天前,她还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央视镜头前,给高考生们送上祝福。谁能想到,转瞬之间,她竟被各大官媒连夜除名,这速度之快,连吃瓜群众都来不及反应。这位凭借《封神》系列和《长安的荔枝》崭露头角的女演员,究竟为何突然“翻车”?
事情的根源,竟然要追溯到她十几年前的高考。越扒越让人愤怒。那尔那茜毕业于北京十一学校,享受着首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,可她高考时身份却“变脸”成了内蒙古考生。这操作,简直令人瞠目结舌。
那年是2008年。那尔那茜在北京长大,初高中都在北京名校十一学校就读,却通过内蒙古定向委培政策,变成了内蒙古考生,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。这背后究竟有多大的“红利”?北京和内蒙古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巨大——同样的分数,在北京或许只能勉强压线,而在内蒙古则足以进入211高校。这差距是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日夜拼搏也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更关键的是,这项政策不仅降低录取分数线,还有国家补贴学费和毕业包分配等诱人福利。换句话说,考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,毕业后还能稳稳拿到铁饭碗。这一套组合拳下,那尔那茜几乎是轻轻松松进了上戏。
然而,毕业后她非但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,反倒坦言曾“违约”赴挪威留学,“想出国玩一下”,之后才回学校当助教。这种行为,放谁身上都难以接受,但她却一路顺风顺水,说明她背后根基非同一般。
在《封神2》的采访中,那尔那茜透露自己未按协议入职剧团(可获得公务员编制),选择了留学挪威,轻描淡写地说明了自己背景的优越。三年后她回国进入娱乐圈,不仅没有承担违约退费或违约金责任,违约记录也未阻碍她的演艺事业,这让网友们质疑其中必有隐情,甚至牵扯到《封神》的选角问题。
更有眼尖网友发现,《封神》刚热时网上流传的一段采访中,编剧无意中透露了她父亲和他在电视台同事的身份。此言一出,那尔那茜的家世背景便昭然若揭。大家恍然大悟,28岁的她为何能以超龄身份顺利进入封神训练营,资源如此充足,毕竟拼命也赶不上家里有矿。
娱乐圈屡屡曝出依靠背景走红的例子,这次恰逢高考刚结束,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敏感度飙升,内蒙古网友更是抱怨,真正努力争取机会的孩子反而被挡在门外。至今,那尔那茜未发声明,团队保持沉默,甚至还在宣传新剧,对骂声毫无回应。粉丝虽力挺她被冤枉,但大多数人已不买账。
这一系列被挖出的内幕,尤其发生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公平的节骨眼上,舆论怎能不炸锅?这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前些年仝卓自曝高考身份造假的“黑历史”,都不经意间暴露了过去的“秘密”,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:互联网有记忆,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
那尔那茜参演的剧集仍在播出,但弹幕和评论区的风向已经彻底逆转。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或许会因角色喜欢一名演员,但能否保持喜爱,最终还是看人品。靠钻空子、走捷径得来的光环终究是镜花水月,一阵风就能吹散。官媒的迅速切割,已明确表达态度,这不仅严重打击了她的演艺生涯,更对所有挑战规则、漠视诚信的行为发出了严厉警告。
这件事,表面看是艺人个人品行问题,深层次则折射出社会对教育公平、政策执行和契约精神的焦虑。官方后续会如何回应?当年的真相是否会彻查?违约责任是否会被追究?被占用的名额将如何补偿?这些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。
对普通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深刻教训。社会虽复杂,规则难免有漏洞,但守住道德底线、尊重规则、珍视诚信,才是立身之本。解放以来,人人平等的理念已深植人心,特权行径必然引起轩然,那尔那茜的遭遇也算是自作自受。
身处聚光灯下的明星,更应时刻警醒: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观众的喜爱能让你星光闪耀,唾弃则让你瞬间陨落。想在圈内长久立足,单靠资源背景远远不够,最终还是要靠扎实作品和过硬人品。那些企图走歪门邪道、投机取巧的人,终将为此付出代价。
近年来,娱乐圈对艺人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,只要长得好看就能出道,大小角色随便出演,导致塌房事件频频发生。如今对比之下,高考造假、偷税漏税已不算惊天大事。希望未来艺人能自律,明白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。作为观众,我们能做的就是清醒选择支持什么样的明星,而不是盲目追捧颜值,忽视艺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品格。